李超群
子曰:“有朋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苏子有言:“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。”不管是对“友人”“美人”还是美好事物的渴慕都演变成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一部分。热情好客深入中华文化的骨髓。
但是,当好客的“客”狭义成消费的顾客,投请于经济市场领域的“好客精神”,未免沾染利益铜臭而被蒙上尘埃。面对“只看不买”的孩子,书店工作人员做出驱赶行为之时,这不仅是对孩子求知欲望的“泼冷水”,更是对植根于社会土壤的中华文化的损伤。由此看来,书店的“驱赶”行为实有不妥。
文化至上,经济利益让一让。在大力提倡全面阅读,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今天,我们一边抱怨国民阅读量偏低,一边打着利益的算盘,新电子阅读一味让数据牵着鼻子,去迎合低俗的需求,而传统纸质阅读则面临困境手足无措,仍然抱着经济利益不放。我们一边忧叹人心不古传统文化面临冲击与挑战,一边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“作壁上观”,认为“食肉者谋之”与己无关。如此矛盾的行为之下,文化何以传承?国民素质何以提高?由此我们必须奉行文化至上的原则,在文化与利益不可得兼的情况下,舍利而呵护文化者也。
诚然,我们不能只用感性的眼光看待书店的行为。“悯弱疾强”“道德绑架”,不应成为我们看待事物的原则。那么书店“驱赶”行为的背景后或许存在无奈的因素。或许正值顾客高峰期不便管理,或许是孩子们自身行为不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。但不管怎样,书店都应该好好的反省。因为“驱赶时间”使书店声誉下降,只是书店目前面临的众多问题中的冰山一角。在电子技术传媒网络方兴未艾风生水起的今天,作为文化传统的载体----书店,如何在冲击中“谈笑自若”、“安之若素”,应是燃眉之急。
我们看到。西安万邦书店在15年的时间里换了三次地方,一再从城市向外撤离。我们也看到,杭州图书馆在几年时间则成为一座城市的地标,令人交相称赞。虽说书店与图书馆在属性上有些许差别,但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担当相同的使命吗?
诚如是,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,但有“书友”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买书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如此一来,全民阅读指日可望矣!